請注意第27秒時,「葉」的發音
國音中的入聲字已經分派到平上去三聲之中,國音中並沒有發入聲字的方法,目前最便捷的辨認方法是使用閩語,尤其是閩南方言,那是現今被確認為保留上古音最多的一種方言,因此以廈門話和台語就成為實際辨別入聲字的辦法。
入聲字的輔音韻尾主要有三個,以[-p]、[-t]或[-k]作結,另有較少見的弱喉塞韻尾[-ʔ]存在於晉語中。事實上,我完全搞不懂這三個收尾之間的差異要怎麼從實際發音的現象去區別分辨,只能知道哪些字是屬於入聲字。
以語音演變的角度來說,粵語和閩南語的入聲字[-p]、[-t]、[-k]收尾漸漸的在弱化,或是受到國語(官話)的影響,逐漸歸化到平上去三部之中(各分陰陽),所以我們有時候會在台灣念的閩南語入聲字中找不到[-p]、[-t]、[-k]的輔音韻尾。
但是在語言同化的作用下,如果撇開現代台灣人國台語混用亂念的情況,認真去發音,也能夠找到入聲收尾的痕跡,我們還是能夠找到[-p]、[-t]、[-k]收尾的殘遺證據,例如閩南語的「覺醒」、「燭火」、「蠟燭」就有明確的短促效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