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1日

禮義與儀文




禮義是文飾君子德性人格的儀文
,自愛自敬則是
禮文所要表達的品德及人文精神的內涵了。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P.77






這一小段文字大有問題。





就道德立場而言,禮以義起,
禮制(只)是國家的禮法制度與具體的社會規範
因此裡的的規定必然兼顧人與人的感情問題
人情感受之所安,是禮制規範的關鍵,不全然以利害關係作為裁斷的標準
《禮記‧禮運》篇中就明確指出:「禮也者,義之實也,協諸義而協,
則禮雖先王之未有,可以義起也。」這樣禮發自於義的概念
從此推論,孟子提出四端「仁義禮智」、董仲舒提出五常「仁義禮智信」
他們的排列先後順序可能有相當意義
代表著從核心到終極的發展次序與階層等級,
也就是說,有義才有禮,道德上的階級是「義禮」。
而《管子‧牧民》篇中所謂的「禮義廉恥」排序則有稷下學人本身的想法
身為一個政治統治者,自然不會希望人民有各自的標準(各自的義)
反而會希望人民依照統一的規矩(禮)行事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聽到「禮義」的關係。


但是有一點相當的重要,
即便是不考究仁義禮智信的順序
「禮義」也不等於「禮儀」。
曾春海所說的「禮義是文飾君子德性人格的儀文」,我想很可能是誤植
從上下文判斷,
禮制是具體表現君子風範的媒介
也就是禮儀能夠「表達(君子)的品德及人文精神的內涵」
這卻非形而上的禮義所能夠擔當。
因此若要說「禮義」是修飾君子行為的「儀文」
那麼我認為這就極為可議了
使用「禮儀是文飾君子德性人格的儀文」會更為恰當。


Ps.
我一定頭殼燒壞掉(焦慮轉移),
聲韻小考還沒準備、研究計畫完成度65%的狀況下還在寫這個 ="=
版眾乾脆祈禱我的老師們三不五時來弄些狗屁倒灶的作業
我才會有心情來寫這類唬爛的文章XD

沒有留言: